在資本市場生態(tài)中,優(yōu)勝劣汰的速度正在顯著加快。
7月11日,國務院金融穩(wěn)定發(fā)展委員會(下稱“金融委”)召開第三十六次會議?!蹲C券日報》記者注意到,這不僅是金融委3個月第四次喊話嚴打資本市場“造假”行為,在最新的這次表態(tài)中,金融委還增加了有關“深化退市制度改革”的表述。
具體來看,此次會議提出,深化退市制度改革,進一步完善退市標準,簡化退市程序,強化退市監(jiān)管力度,嚴格執(zhí)行退市制度,形成“有進有出、優(yōu)勝劣汰”的市場化、常態(tài)化退出機制。
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在接受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整體上看,A股退市制度已較此前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和發(fā)展,即在經歷了退市制度建設初期、退市制度完善期后,當前A股市場的退市制度正進一步走向成熟期,其中最大的改革成效是完善了相關財務退市標準,同時推出包括面值退市、重大違法強制退市、重組退市、主動退市、虧損退市等多種退市渠道。
數據顯示,2019年A股共有18家上市公司退市。從退市類型上來看,包括1家主動退市、9家被強制退市(其中6家屬于面值退市)和8家重組出清資產方式退市。而從今年情況看,A股上市公司退市亦呈現出更加常態(tài)化的趨勢。
據《證券記者》不完全統(tǒng)計,今年以來截至7月13日,至少有22家上市公司被退市,其中有7家屬于面值退市,4家公司因其他原因被強制退市,還有至少11家通過出清式重組完成退市。
華輝創(chuàng)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在接受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多家公司面值退市主要是因為隨著注冊制的推進,進一步降低了場內“殼資源”價值,加上監(jiān)管趨嚴使得資本運作“保殼”難度加大。同時,當前違法退市、虧損退市、主動退市等退市標準和執(zhí)行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和改進空間。
胡泊認為,面值退市其實是把決定權交給投資者,這不僅要求投資者更加成熟理性,也要求上市公司不斷提升自身內在價值。預計隨著未來A股機構投資者力量的不斷增加18家上市公司退市,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數量還會增加。
值得關注的是,雖然近兩年A股上市公司退市數量逐漸增多,但若對標全球資本市場來看,我國資本市場優(yōu)勝劣汰的機制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發(fā)揮。新證券法3月1日起正式實施,明確未來資本市場將全面推行注冊制,在業(yè)內人士看來,這無疑會進一步推進上市公司主動或被動退市。
“注冊制的推出確實會促進退市制度的發(fā)展?!焙捶Q,此前較高的IPO成本使得上市公司“殼價值”居高不下,大大提升了上市公司保殼意愿,降低了上市公司主動退市的積極性。與此同時,一些想上市的公司擔心IPO被否以及從節(jié)約成本等角度考慮,通常會選擇借助反向并購、定向增發(fā)等買殼手段來實現上市18家上市公司退市,由此間接導致“殼資源”被爆炒,破壞了股市優(yōu)勝劣汰的資源配置功能。而注冊制的推出無疑將打破上述問題。
在袁華明看來,市場化、常態(tài)化的退出機制有利于優(yōu)化A股市場的生態(tài),提升資本市場融資、定價和配置能力,從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發(fā)展和轉型升級。
(記者 杜雨萌)
更多財稅咨詢、上市輔導、財務培訓請關注理臣咨詢官網 素材來源:部分文字/圖片來自互聯(lián)網,無法核實真實出處。由理臣咨詢整理發(fā)布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處理。